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武术流派心意六合拳
搜索: 标题  

略述洛阳心意六合拳 养精化气是身体活力之根本

[日期:2010-10-05]   来源:武魂   作者:孙迎春   背景:  
A-  A  A+

  心意六合拳简称心意拳,当今主要流传在山西、河南、安徽、上海等地。河南派心意六合拳发源于洛阳,由祖师马学礼所创。洛阳心意六合拳的正式称谓为“圣行心意六合拳”,这是由祖师马学礼命名的,涵有崇敬恩师为圣贤之师、习拳为保家卫族的崇高行为之义,故以圣行命名。虽然“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都信奉伊斯兰教,但由于此拳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创编而成的,所以洛阳心意六合拳除了包含有洛阳回族群众自身的武术文化之外,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儒教、中医、《孙子兵法》等诸多文化的内容。

  心意者,为心意诚于中。所谓心意诚于中,指意从心生。六合者,指内三合与外三合。洛阳心意六合拳取自然的天象,融“天地之合”、“东西之合”、“南北之合”的说法,创立了肢体与心神的“六合”。即为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和,肘与膝合。它是心意拳遵循的基本法则,也是心意拳的理论核心。

  所谓“象形取意”,是拳术动作模仿动物的天生搏击动作演化而来。龙有折身之起,虎有挪山之力,鹰有扑鸟之势,鹞有钻林之巧,燕有取泥之能,猴有飞崖跳壁,马有转缰卧地,蛇有分草之芯,猫有捕鼠之能,鸡有抖爪之力。此谓之“十大形”。“十大形”,是洛阳心意拳的主要内容所在,然洛阳心意拳并非仅仅“十形”,或者说并非动物的“十形”,还包括有“神仙形”、“熊形”、“凤形”等等。

  观洛阳心意拳谱可知:“精养灵来气养根,元阳不动称起真,丹田养久千斤宝,万两黄金不谕人”,此乃内家拳真谛所在。阐述了练武人体能的来源和补充,养精化气是身体活力之根本,如同树木与之根的重要性。修炼拳法之时,体会内气与精神的协调运作,感受元气的形成,从而气充盈丹田,以丹田为蓄备之处,发力制敌。

  洛阳心意拳的前进与心意拳的每一代发扬者息息相关。

  第二代宗师—马兴。

  马兴,生于清乾隆十九年,祖居塔湾村马家门外,后移居北窑张家街。马兴聪慧敏锐,勤于思考,对拳法拳理深思广悟,颇多创见。马学礼的基本拳法较简单,马兴将每个单架发展为一个小套路。如一个“单式”,只一架一式,马兴则改为左右二式,名为“双式”,练起来既为单趟拳法,同“单把”一样成为心意拳的基本功。他还根据练功需要,分出了“定身”、“玄妙”两大类拳法,根据静守、动击、组阵、破阵,使练功与实用相结合,除继承了马学礼“四把捶”外,又排出大小许多套路,如“搂门起纵”、“白蛇吐芯”、“野马盘草”、“劈四门”等等,最为精彩的是组编名为“百花点将”的综合套路。“百花点将”是以“单把”为帅,以毒辣见长的“白蛇吐芯”为先锋,左右以“百花果”首出点将,其它大小套路按各种不同身法相继而出,十大形(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包含其中。

  马兴对拳法做了大量系统整理,为发展和提高拳术技艺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堪称洛阳心意六合拳的集大成者。

  第三代宗师—马梅虎。

  马梅虎生于清嘉庆九年,从小随其父马兴习武,技艺超群,有“墙上挂画”之功。他曾代父授徒,首传表弟塔湾村刘万义。刘万义艺成后,马梅虎根据当时南阳众穆民之邀请,委托表弟刘万义去南阳一带在回民群众中传播心意拳,使心意拳在南阳一带传播开来。马梅虎在洛阳东关、北窖、塔湾、马坡四处广传弟子,又在东关、北窑清真寺办起了武学,培养了很多回族学生。他还在家中设场,培养出相当数量的汉族学生。马梅虎重视武德,明确规定传拳规则,即:1.宁可失传,决不乱传。规定“四不传”:忤逆不孝者不传,贪财如命者不传,逞霸欺人者不传,酒色之徒者不传。2.师不正不投,徒不诚不收(“正”指品行端正,武艺正统。“诚”指学艺之心和对待老师有真诚之心)。要求是:为师者以严为则,教徒必成;为徒者敬师如父,学则必成,善始善终。3.无事不找事,有事先避事,遇事不怕事!4.不求千招有,只要一式精。5.功成艺就,决不允许在街头闹市卖艺求钱。

  马梅虎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心意拳的发展与传授,堪称洛阳心意拳的卓越推广者。

  第四代宗师—刘万义。

  刘万义生于清嘉庆24年,塔湾村人,幼从马兴习武,马兴死后,又从表兄马梅虎习武。刘万义中年,受马梅虎委托赴南阳一带传授心意拳。当地武霸李虎挑衅,要求当众比武。刘万义以“白鹤亮翅”与“按绝把”之技,使李虎腰背骨折,从此刘万义威名大振,站稳脚跟,先后传艺十余年,开创心意拳从不外传先例,使心意拳在南阳一带开花结果。

  刘万义民国7年去世,享寿近百岁。女儿大翠,武艺高强,据说一个箭步可越丈余,是洛阳心意拳的唯一女杰。

阅读:
相关新闻       心意六合拳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