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武术流派太极拳
搜索: 标题  

解读宗岳门太极拳论

[日期:2012-07-18]   来源:必威英超资讯网   作者:叶金山   背景:  
A-  A  A+

王宗岳太极拳除了是一种武术之外,它的哲理是中国极高的宇宙真理。这个真理是原自于中国文人武士普遍信从的太极统一思想。太极统一思想,它不是一种宗教信仰,更不是道教的信仰。因为,它毫不迷信,像科学一样,是任何信仰的人都可以接受的,也不影响到个人宗教信仰。

太极统一思想是过去文人武士普遍信仰的气节。太极统一思想是以太极阴阳融合的观念,使人向太极之道的上层次,自太极之道的内层次走。去追求宇宙和人生的终极和谐,以及世界的和平和幸福。因为,文人武士向上讲阴阳融合就是讲和谐。家庭和谐就是乡里平静,乡里平静就是国家和平,国家和平就是世界和平。这就是静和的向上力量,就是和谐的平静,就是太极的静。所以,太极的静就是和“静”之则“合”,就是“和”之则“合”。不向上讲融合,就是向下讲阴阳争分。争分就是动乱的开始。家庭争分,乡里不安。乡里不安,国家动乱,国家动乱世界就不会和平。这就是动分的向下力量,这就是争分的的变动,就是太极的动。所以,太极的动就是争“动”之则“分”就是“争”之则“分”。中国的文人武士透过阴阳和谐的静合哲学,领略了太极之道的统一与和平,以及从太极之道的这个宇宙中心力量得到了生命中最大的信念和力量。这种信念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强大的,即使他们面对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也不会稍稍移动,即使他们面对黑暗和恐惧,也不会害怕死去。所以,最后就成就了与天下太平,勇于赴死而无所畏惧的高尚气节。古时候的中国文人武士很多都是太极统一思想的信念者。就像宋代文天祥的正气之歌说的那样“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嶽上则为日星,於人日浩然,沛平塞苍冥。”你看这种阴阳和谐的太极正气,可以让河嶽立于地,让日星定于天。这种和谐的正气力量在人身就是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和充塞在天地的正气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文天祥是受人尊敬的气节之士。他受难而死的生命,比那些有钱的人,比那些做大官的人,比那些富贵而长寿的人更有价值,也更受人尊敬。这就是中国文人武士敬畏的一面啊!像文天祥那样的文人武士向太极融合的上层走的,内层走的。所以,他们有了傲人的气节,成了受人尊敬的人。

明代历史学家黄宗羲在王宗南墓志铭中说“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这句话就是说,古代所谓的内家拳的这些人,他是用一种静的方法来制服动的技术。触犯他们的人往往一应手就倒在地上了。那麽这里面所为的内家以静制动究竟是什麽意思呢?过去有很多不懂内家武术的人,他们讲到以静制动,往往以为是以不动去制动。所以,他们就在应敌的时候,静静不动的站在那里任人宰割。他们以为这就是内家的以静制动。其实,内家的以静制动,不是以不动去制动。所谓的“静”这个字,它的意思就是“静合”的意思。这个静子就是出于太极拳哲学的动静分合,其中,把阴和阳在静的时候会合成太极。这样的静合概念简称为静。所以,静就是静合的意思,静不是呆呆的不动的站在那称为静。所以,所谓的以静制动就是采取静合的方法,就是用融合的方法去制动的。所以,这也叫做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古时候也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也称为“和暴制刚”所以,静就是“和”。就是和对方融合,这个静就是静合。这是从太极拳的哲学中出来的。这个静不是一般所谓的安静不动。所以说,练太极拳不但要明白融合,更要明白“静”这个字是什么

太极拳论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动”字和前句动之则分作为“争”的动字,字意不同。动急动缓的“动”字是变或移的意思。是指融合时走粘的变动或移动。太极拳“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在融合的合击走粘状态中说的,不是在分开的分击状态中说的。但是,即使在分开的分击状态,这句话仍然是有效的。因为太极拳有“彼动我先动”的技术。所以,对方一动,我就利用引进落空的上翻肘式下压肘式,以平行叠臂技术来进行未接触之前太极的隔空融合。进而进入到接触后太极的沾粘融合。所以,太极拳无论是分击或合击,都是以阴阳融合成一个太极的概念进行作战。并不是合击用融合,分击就不用融合。既然太极拳无论是分击或合击都同样用融合。所以,无论是分击或合击都要同样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太极拳能够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就表明能够与敌人动静合一。什么是急应缓随哪?《易经》乾卦说”同声相应“这个应就是和谐的和,应也是随的意思。淮南子髯冥训说”应而不藏“这个应就是随。所以,动急则急应的应和后句动缓则缓随的”随“子意思是相通的,也都有和谐顺随的意思。急应就是快速顺应随从而加以融合,缓随就是缓慢顺应随从而加以融合。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急应缓随,是像水蛭吸附在人的大腿上的急应缓随,是像小手臂沾粘连接大手臂上的急应缓随。这种急应缓随是一种静,而不是一种动,是一种静中之动,而不是动中之动。当人的大腿移动的时候,水蛭并没有主观的反应动作去移动自己,甚至可以说水蛭根本是静而不动的。当大手臂移动的时候,小手臂也没有主观的反应动作去移动自己。甚至可以说小手臂根本是静而不动的。这种静中之动,这种以静合接触融合敌人而动的动静变化,就是王宗岳祖师在十三势行功歌决中所说“静中触动,动猶静”应敌变化是神奇的功。这种静中之动就是我无所能应敌成体,如水生波,如火作焰的动。这种动,你从融合处去看它,它根本没有动,所以,它就是静。你从随人而动处去看它又有动,所以,它又是动。王宗岳祖师讲,以静合接触的静中触动是动猶静,这个动的本质其实是静的。水蛭和小手臂唯一的目标,不是要急应缓随,而是要融合走粘,融合走粘是因,急应缓随是果,有因才有果。先有融合走粘,才有急应缓随。不是先有急应缓随才有融合。如果不清楚这一点练太极拳推手就会以急应缓随的动,来找融合。就会倒果为应逆练太极。所以,水蛭和小手臂当别人动,他们就动。当别人进,他们就进。当别人快,他们就快。当别人慢,他们就慢。他们只是以静合来顺人而动,并没有主观去移动自己。他们所有的动,不论是快是慢都是别人的移动所造成的。他们并没有看到别人动快我就动快,别人动慢我就动慢的主观意识行为。所以,他们的走粘都是一种静中的顺应,而不是一种刺激的反应。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太极拳人体工学。周礼考工记:羽者:鸟属也。所以,这里的羽指的是鸟,一羽就是一只小鸟。句中一羽”对“蝇虫,是小的有翅生物对小的有翅生物。一羽应当解为一只小鸟。一般将一羽解为一根羽毛并不恰当,因为羽毛并没有自身的飞行能力。用来比喻太极拳的悬吊技术也并不适合。用于重量能够不落于物体的沾粘解说也不合适。王宗岳太极拳在走粘用技时,连像小鸟的重量都不能加诸在敌人身上,也不能让敌人像一只蝇虫的重量落实在自己身上。这叫”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阅读:
相关新闻       太极拳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第 1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5/10/8 20:44:27
赞2015年10月8日